您当前位置:首页>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关于美丽中国
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魏小安
一 美丽中国
最近大家也在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,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美丽中国,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。第一是怎么理解美丽中国,第二是怎么落实,落实点应该在哪儿,最重要的是要达到什么目的,这都是需要研究的。
美丽中国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有一个好环境,好环境的目的就是过好日子,这是一个命题,是一个发展目标,也是一个构造环境的重要抓手。说到底这不单是生态环境的问题,是生态文明的建设,这种生态文明建设,需要有文明的意识、有文明的制度、有文明的行为。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命题,应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命题,我们从自己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,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,第一个差距城乡二元化,第二个差距是自然环境,就城市人口来说,我们在很多实际的生活方面和发达国家没有太大差距,美国梦不就是一套房子一辆车吗?这个美国梦现在城市人口里很多家庭都已经实现了。
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,我们只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,这个日子是过不好的,首先需要我们有生态文明的意识,就是要尊重自然。其次要有生态文明的制度,否则就只是说说而已。目前大家都在努力追求,更重要的是落实。第三是要有生态的行为,通过这样的一个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,我们才可能把美丽中国建设好。
另一方面就是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,人定顺天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这实际上是人在示弱,这个示弱是对的。
二、“五位一体”
全面落实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美丽布局。五位一体凸显了美丽休闲优势,使美丽休闲发展地位提升,功能增强。美丽休闲又促进五位一体建设,使之深入落实,见到实效。
三、美丽家园
美丽中国美丽在哪,我们如果没有园,还谈什么生活?但是现实我们不可能有园,构想未来的生活状态,或者想一想下一步的生活环境,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?我们生活状态应该是什么样?就是通过城乡化一体化实现一种家园梦想。第二是生态,这首先就是环保,先规划小动物的生存空间,再规划人的生活空间,我在国内大概只在少数几个地方看到了,可是我们出国去,只要有松林肯定有松鼠,我们应该看到松鼠,有时候经常会想我们怎么就看不到呢,我们如果有松鼠我们第一件事一定不是看,一定是先把它抓回来吃了。进一步是森林,这是追求一种生物多样性和多元化。第四是文化,文化一方面是传统文化,另一个方面是现代文化,传统文化要追求经典,现代文化要追求时尚。第五是艺术,美就是生活,这里面既包括人的艺术,也包括艺术的人。第六是创造,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和新的发展基础。第七是休闲。第八是运动,运动是天性,这种天性应该进入生活,在这种方面我们的创造性是最差的。第九是健康,既包括生理的、也包括心理的也包括社会。第十是情感,摆脱网络丰富情感。这大概也是我们现在最大最突出的问题,社会冷漠,而且是全面性冷漠,普遍性冷漠。这应该说这是社会转轨变形过程中一种过渡现象,但是我们希望这种现象、这个阶段能够尽快缩短。第十一是邻里,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,生活距离很近,但是情感距离极远,我们几乎没有邻里的感觉,国外现在有一个研究,一个居住社区,最佳距离是173米,在173米这个距离之内可以看到人,超过173米只能看到影子,为什么他们研究达到这么个深度,追求的就是这种邻里关系,这才能达到一种情感的融合。第十二是立体,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之内,这是一个立体的绿化,也是一个立体的产业。第十三是幸福,主旋律,终极目标,最终需要我们深入体验。我们要理解美丽中国,至少这十三个方面都应该能够感受到,而不简单只是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,我们的自然环境再好,也永远赶不上美国,赶不上欧洲,这就是人口的压力。
四、美丽格局
美丽中国,我们第一个理解就是美丽和自然,我觉得这两者只是我们的外部环境,再进一步应该是美好心态,美好生活。费孝通先生有一句话,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。这就意味着美丽中国首先要有个性化,现在我很担心美丽中国又变成一个风景,变成一场运动。就像我们前几年说新农村建设,拆老屋建新的,新房子排排座,修修路、刷刷房、改改数字奔小康,这就是新农村建设,毁了很多东西,花了很多冤枉钱,最后的结果是农民洗脚上楼,完全不对应他们的生活方式。现在这股风还在刮,我不认为这种事是好事,有一次我陪一个外国专家去看新农村,完全是城市化的格局,那位外国专家说难怪大家都说中国是警察国家,你们的乡村,一排一排的房子就像兵营一样。实际上不能说中国是警察国家,即使从生活之中,我们也不是这种感受,但是这种整齐化的思维方式和整齐化的建设方式,客观上产生了这种效果。如果美丽中国是这样建设方式、思维方式,中国永远不会美丽,所以第一是个性化,第二是多元化,在这个基础上达到城乡一体化、人自然达到和谐的统一。
美丽休闲度假是大资源,也是大品牌,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些资源,但是需要升值也需要变迁,升值是潜在的,变迁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方式,选取不同的时机。哪个地方现在只要建设比较少,就一定是好地方,我们这些年追求的建设越来越猛,实际上是在逐步毁坏自己的家园。从休闲来说,也同样是很多产品的品种,很多体现方式,一是城区休闲,重点是培育中央休闲区,创造城市品牌。二是商务休闲,这就是东莞的模式。三是乡村休闲,提升农家乐,建设休闲农庄,全国有接近1500万家农家乐,这股风刮到头了,如果我们还永远用农家乐的模式是不行的,农家乐是一种长期模式,这是没有问题,也不断有新生的消费者,但是需要提升,开放展示、场景再现,衍生扩张这样来造福百姓。四是文化休闲,尤其是古镇、古村、古街道,达到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功能多样化。五是运动休闲,涉及到一系列的户外运动项目、水上运动项目,包括高尔夫球场,美国3亿人口有三万家高尔夫球场,平均下来一万人口一个球场,我们不能跟美国攀比,但是也用不着把高尔夫球场当作洪水猛兽,实际上现在制定政策的高官们几乎个个打球,同时又不许建球场,不许建球场你们打球的条件在哪儿呢?可以适度发展。六是养生休闲,包括温泉、度假设施、中医中药等。七是娱乐休闲,就是结合民族集中培育。八是度假发展,涉及到主题酒店、度假酒店、会所建设等。从产品角度,休闲可以分出这么八大类,意味着天地是无穷的。
发展是硬道理,但是这么多年体会下来,我感觉不发展也是道理,硬发展是没道理,幸福是根本道理。我们在工业发展中后期,要用后工业化视角来研究发展,说到底就是要顺应自然、尊重前人、爱护资源、从容生活、创造幸福。追求的就是生活质量,美丽中国就是好日子要好好过。
美丽中国网;独家专访(任懿)
【编者按】10月25日,首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峰会暨“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品质研究院”成立仪式在西安隆重举行,来自全国行业组织、研究院所、政府部门、文化传播、文化界、产业界的2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、业界领袖济济一堂,共同探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品质化发展。此文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、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演讲内容整理而成。
前两天我去延川,我们谈论怎么定位文安驿,现在当地叫“文安驿古镇”。如果加“古镇”就是画蛇添足,它所反映出来的是中国古代行政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,以驿道和驿站集中反映出来,这应该是中国第一大发明。在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中,这一套信息系统的工具不可磨灭。我们动不动就是“四大发明”,“四大发明”其实都是器物发明,我们把信息功能看低了。
延川还有一个地方叫乾坤湾,是万里黄河第一湾,在延川县境内流经60多公里,一共形成5个湾。其中有个黄河冲积的半岛在山西境内,当地想搞一个伏羲的浮雕城,我说这是有钱没有地方花了,这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建。他们现在建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,这么好的地方现在已经开始破坏了。
后来他们问我怎么办?我说就两条:第一条,核心区尊重自然,求真不要假;第二条,其他区域分别谋划,争取形成商业模式。实际上我说的这个意思是,我们有些地方现在是打着文化的名义过度开发破坏了资源生态优势,这种现象是普遍的,这种事情恰恰已经违背我们时代的发展。比如说在这个黄河冲积自然形成的半岛上,你多一分建设,自然生态价值就下降一分。
“我们往往是用最没有文化的项目在做文化的事情”
大家都知道,文化旅游、旅游文化,我们要做好文化旅游才能发展,那到底什么是文化?我们往往是用最没有文化的项目在做文化的事情,旅游方面尤其如此。这些年大家批评很多,甚至都不是批评,甚至是痛骂,也确实是如此,说到底一个本源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,官本位的社会,一个政府主导的体制,基本上就是当地领导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,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审美,当地领导对一个事情的看法,决定了这个事情到底按照什么方向走,这在全国是普遍的现象。
我们现在新一代领导不同了,学历高、眼界宽,至少能够超越老干部,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大量的花冤枉钱的现象,我们要少花钱,多办事,办好事。一个项目开发,先初步考虑投10个亿,实在不行再加10个亿。但是,我要一开始就说你有三五个亿完全可以到位,开发商就不接受了,为什么不接受?他们之所以把话说得这么大,是为了忽悠当地政府,所以要多大有多大,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政府想听多大,我就跟你说多大。
但问题在于说大了就对吗?比如万达城市综合体的模式,这两年又开发长白山度假区,看起来好像是讲文化,实际上我对万达模式从来不看好,万达模式在推广的时候它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。
如果从消费的角度我们来判断,追求温饱的事情我们的消费诉求是“吃穿用”,小康时期我们的消费诉求是“住行游”,到中等发达时期,消费的诉求一定是“文体美”,到了发达时期追求的是“多新奇”。这四个消费阶段在中国同时存在,而且只要上了一个台阶,一个排挡式的消费就产生了。
“中国的度假产品满足不了中国人的度假需求”
旅游是对应小康时代开始产生的,对应中等发达时代开始兴旺,这是很自然的。之所以这些年无论国民经济怎么波动,实际上不是我们工作推动的原因,而是消费进入了这个阶段。我们今天说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,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判断。
发展阶段是什么阶段?我们进入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,全国普遍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,下一步就是后工业化时代,这两个时期我们称之为“新常态”,对于发达国家他们早就进入常态了,怎么冒出一个新常态呢?
这在语言的逻辑上是不通的,所以对应的只是发达国家的常态变成我们的新常态,那我们就看一看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旅游发展如何?恰恰是大发展的时期,美国的休闲产业占了GDP的25%,一个人的休闲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就业。休闲的普遍化已经形成了,我们现在还在谋。
在这样的过程下,就反应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?就是旅游市场不要管国民经济的新常态,因为在这个阶段旅游市场一定是扩张的市场,不在于政府重视不重视,我们现在只在乎我们结构性的短缺。比如说中国的官方旅游资源世界一流,我们现在很多景区也是世界一流,这个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,而中国的度假产品满足不了中国人的度假需求,因为我们缺乏一流的度假资源,更缺乏一流的度假产品。
我们拥有1.8万公里的海岸线,其中岛屿海岸线1.4万公里,1万多个海岛到底能干什么?我们的湖滨基本都污染了,哪个湖泊可以度假,现在山地度假才有点希望。中国的度假需求大量地外移,现在东南亚、日本、韩国、南太平洋、夏威夷都变成中国人的度假地了。说起来更可惜,我们这么大量的需求,所以中国人的钱我们自己挣不着,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业在新常态面前,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。
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的“七大转变”
从下一步旅游的发展趋势来看,一是产品新常态,从比较单一的观光产品向复合型转化;二是市场形成的,就是消费的普遍化和选择的精准化;三是手段的新常态,渠道的多元化和方式的大变化,就是新技术对我们的影响,这是毫无疑问的,这种方式的大变化意味着下一步旅游的新革命;四是产业的新常态,现在的旅游产业是一个特大型的行业,是一个完全融合型的行业,所以我们还用传统的旅游产业基本不成立了;五是管理新常态,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这里面到底怎么对应。这些年来国家旅游局也好,地方旅游局也好,作为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,职能越来越弱化了,何以如此呢?一方面是政府改革,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路没有走对,放着自己的田不种,非去耕人家的地,该你干的事不好好干,还一口一个“忽悠产业”,产业是市场培育出来的,不是旅游局忽悠出来的。
从发展的角度来说,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要注重以下七大转变:
一、从规模化发展向产量化发展转变。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追求了36年的旅游规模化增长,这个要停止,我们一定要转化旅游产量化的增长。
二、从注重硬开发向注重软开发转变。过去30多年旅游方面投了不少的钱,当然比起其他的行业来说我们是小菜一碟,这五年以来旅游变成一个投资的热门领域,记得我在国家旅游局当司长的时候,要碰到一个投资三五亿的投资项目,我会很兴奋,现在人家初步投资30亿,再追加20亿,现在都是这种话。
但是我就问一句,真的如此吗?前年我们一个省委书记提出来要在未来8年之内投资两到三万亿发展旅游,还是一个穷省,当时想做一个规划,希望我牵头来做。后来我研究了一番,我说这活我不接,我提了一个要求,你这个规划里不能有我的名字,因为这个规划将来一定会变成历史的笑柄,这是当年“大跃进”的事。但是书记最大,书记才不管你是不是“大跃进”。
三、从借助文化向创造文化转变。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,我们要弘扬旅游文化,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理念,这么多年我们的发展模式一直是依靠老祖宗创作的已有文化,但是文化旅游产业本身不但要借助文化,我们也要创造出新旅游文化,旅游文化是什么?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创造。
四、从粗放型的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转变。如果是质量性的追求导向,发展肯定就逐步转向一个集约型的发展。
五、从旅游产品化向旅游品牌化转变。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,只有形成了旅游文化才能真正形成品牌,这个品牌我们目前还严重地不足,包括旅游消费在内,大家追求的还是工业化的消费习惯,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后工业化的需求,80后、90后、00后绝不接受你现在这套东西,所以,产品不向品牌效应转型必死。
六、从精品化向经典化转变。我们现在有了一些精品,但更要塑造经典,经典是百读不厌的。中国旅游产品虽然良莠不齐,但是好东西就是好,如果我们真的培育出一批经典,我们中国文化旅游很多东西就确实立得住了。
七、从旅游态向生活态转变。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,所以我们要用生活方式、生活形态、生活闲适、生活追究这一套理念来引导发展。工业化时期的观光旅游会长期存在,因为我们有一代一代新的消费者,每一代消费者刚开始旅行一定是观光旅游,所以我们不能非此即彼。所以,观光游会长期存在,但是追求会越来越丰富。
互联网的“神游”代替不了“身游”
我觉得我们这个会开得确实很好,跨界交流,思想激荡,视野开阔,引领大潮,因为平常我们都是自说自话,旅游说旅游的话,文化说文化的话,凑在一起经常干仗,包括我今天听金融、经济、新科技,这种跨界的交融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收获,这也是一种思想的激荡。
大家各个都是精英,每个人谈的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东西,我认识张老师(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广瑞)这么多年了,张老师今天提出的观点堪称经典,虽然有的是用质疑的口气说出来的,有的是用询问的口气说出来的,但这样更让我视野开阔。
我们旅游产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区别在哪?
第一、从市场切入。我们做旅游的市场是第一,所以文化的调子是唱在天上去的,但是我更关注落地,所以一定要从市场切入。
第二、以产业立足。企业的集合就是产业,所以我们要构造出一批优秀企业来才有可能产业立足。
第三、求文化攀登。我们一步一步地往上走,我们的脚步是结实的,要勇于攀登文化高峰,创造新文化,新遗产。
第四、打品质制造。要让游客有最好的感受、最深的感受,最温暖的体验就是靠品质,无论互联网怎么发展替代不了人对人的感受,替代不了人的最细微的服务,这也是“神游”不能替代“身游”的根本原因,因为游客追求的是质量全面的感受。这不是看片子就能解决的,如果看片子就能解决问题,那么我们什么产业都该取消了。那不是人的生活,那可能是机器人的生活。
今天讨论了很多问题,我总结下来有三类:一是基础性问题,涉及基础理论、基础背景;二是战略性问题,涉及产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方向;三是技术性问题。这三类问题恰恰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互补,所以今天我觉得收获很大。
也希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能够在实操的层面更紧密地结合起来,切实推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腾飞,切实使中国旅游在当下这个大潮面前能够引领大潮,能够创造一个新常态。
(本文由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孙小荣编辑整理而成,有删节)